人類離不開植物,植物是人類在地球上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生命源泉,因此,我國越來越重視城市綠化。近幾年來,花園式、園林式城市的不斷涌現,也顯示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水平的顯著提高。綠色城市的出現大大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也提升了城市的功能。但是,園林綠地建設只是完成園林景觀的第一步,要達到園林景觀的使用要求并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還要持續不斷的對其進行高水平、高質量的養護管理。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養護管理以展現園林綠化的效果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
一、園林綠化植物養護的概念
園林綠化植物養護是園林建設的繼續,是對園林景觀的再生產和再加工,是一種人為的良性干預。園林綠化植物養護通過移植、修剪施肥、防治病蟲害以及灌溉等一系列綠化養護管理措施使園林綠化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充分發揮園林綠化植物的生態效應,實現園林綠化的最終目的。
二、園林綠化植物養護的重要性
俗話說,三分栽七分養,栽植是一時的,養護是長期的,養得不好,將會前功盡棄。在園林建設完成后,只有對植物進行科學的養護和管理,才能確保植物生長茂盛,發揮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充分展現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
三、園林綠化植物養護的主要環節及有效措施
1.灌、排水管理
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水分,在自然水分供給不充足的情況下,就要對其進行灌水處理。為保證新植株的成活率,使根系與土壤的結合速度加快,在新栽植或移植苗木后需要灌溉的?;钏?。生長水是在植株生長的各個時期都需要灌溉的。尤其是在夏季久旱無雨的時候,生長水是必不可少的。冬水通常在深秋時期進行灌溉。冬水可以保護植物,使其免遭凍害、推遲根系的休眠期,作為儲備水使用,在來年春旱時不至于受害。
土壤水分過多會影響土壤通透性,導致植株供氧不足出現地上部分枯萎甚至死亡,因此及時排除積水十分必要。目前我國北方采用最多的是明溝排水。
2.施肥管理
人不攝取足夠的營養會不健康,樹不汲取足夠的營養同樣也會出現問題,合理適量的施肥對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是極其必要的。在施肥方面有很多具體的要求:如施基肥要在植物栽植前和休眠期進行,在東北地區最適宜施肥的時間是早春和深秋。在植物生長期施追肥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情況。一般在花前或花后對灌木進行追肥,要根據植物的樹種、生長期、樹齡、肥源以及土壤狀況來確定施肥量。對喬木和灌木施肥時,要采取挖溝或挖穴的方式進行,要保證植物的冠幅與外徑相適應,在施肥之后還要及時覆土。要根據植物的情況合理選擇肥料的種類和施肥方法,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效果也更好。
3.中耕除草
中耕在植物養護管理中又稱為不澆水的灌溉。中耕是指對土壤進行淺層翻倒、疏松表層土壤。通過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地溫,促進好氣微生物活動和養分有效化、去除雜草、促使根系伸展、調節土壤水分狀況。除草的工作比較繁瑣,任務量也大。我們要把雜草消滅在萌芽時期。一般來說主要是用手拔或使用鋤頭等工具進行除草,在實際工作中,使用化學除草劑的效果很好,不僅除草方便、經濟,而且除凈率也比較高。正確選擇除草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防治病蟲害
園林綠化植物防治病蟲害總體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要經常留意綠化植物的變化,爭取在病蟲害初期將其消滅,防止造成大的損失。按照病害的性質可以將園林植物的病害分為傳染性病害和非傳染性病害兩類。由真菌、病毒、細菌、寄生性種子植物等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病害具有明顯的傳染性,稱之為傳染性病害;非傳染性病害又稱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非傳染性病原物所引起的病害。正確分辨植物的病害類型,然后有針對性地噴灑藥劑。園林綠化害蟲主要有食葉害蟲、蛀干害蟲以及枝梢害蟲這三類。食葉害蟲由于大量的食害樹葉,造成樹木生長緩慢,觀賞性也大打折扣;蛀干害蟲能夠嚴重阻礙水分及養分的輸導,使樹木生長乏力,甚至死亡;枝梢害蟲主要影響枝梢的生長,還容易傳播病毒。在防治植物蟲害時要根據害蟲的種類,分季節不定期地開展除滅工作。
5.苗木修剪與整形
良好的修剪整形可改造苗木良好的形態結構,調節平衡樹勢,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提高苗木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修剪整形的形式根據不同樹種、不同分枝習性而有所不同。對于喬木,頂端優勢強的樹種應盡量保護中央領導枝,若領導枝枯死折斷,應于領導枝上部選一強的側生嫩枝,扶直,培養成新領導枝,如雪松等。廣玉蘭等中心組織強的樹種,可采用主干分層形。頂端優勢弱的樹種,采用多主枝圓頭形。喬木大枝修剪時應注意剪口的度,有條件的可用傷口涂補劑封口,促進傷口愈合。對于灌木,綠籬類下部主干明顯、上部叢生的可通過不斷短截,使之形成密枝。觀花類灌木多在休眠期修剪,修剪時側枝與側枝間留有一定空間,以便讓中上部枝條形成更多花芽。有些彩葉灌木的色彩鮮艷亮麗,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在進行修剪整形時要符合美學原理,同時要根據周圍建筑物和園林景觀的布局,使植物造型與周圍的景觀保持協調,從整體上提高園林綠地的觀賞價值。